天缘知识 > 百态 > 正文

​《论持久战,读后感》

2025-11-24 08:27 来源:天缘知识 点击:

《论持久战,读后感》

2011我的梦

编辑于 2024-12-26 16:13

1938年5月毛伟人在抗日军政大学作“论持久战”报告,全文最终阐述目标核心,就是呼吁全中国军民,要与日本军国主义打一场持久战,消耗战,用时间换空间,消耗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日本的战略图谋出发点,恰恰与我们相反,尽快结束战争,减少战争损耗,是军国主义法西斯所追求的第一 要务。

因为日本本土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国家,它的一切战争资源都要靠国外输入,因此在高强度战争极度消耗下,日本国内根本支撑不起战争所需,避其锋芒击其软肋,已达到驱除倭寇的最终目的,赢得全国胜利。孙子兵法开篇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昔日的先贤,对于兵法了如指掌,谋略更是炉火纯青。咱们的伟人更是借鉴古人谋略,以逸待劳,用消耗战来对付侵华日寇。从论持久战中归纳出两个重点“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伟人阐述的重中之重,从全方位给出重点启示,我们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军事,经济,政治,虽不如日本,但是,日本之强大我们的抗战是逐渐进步为正义战争,能唤起全国团结这就是我们走向胜利的基本点,也能得到多数国家的声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撑长期战争消耗。反观日本,国小,地少,人少,物资匮乏,一但被拖入战争泥潭,纵是有十倍军力,也难以走出战争泥潭。伟人给出了锦囊妙计,用我们先天优势,地域广阔,纵深跨度的优势,用游击战,把日军给拖垮。日本侵略者占领一个区域,就要把战略物资运送到各个占领区,这就是拖死他们的最大累赘。我们在千里运输线上各个击破,不停骚扰,让他们疲于奔命,来维持战争运输线,用时间彻底拖垮日本军力,财力,让日本侵略者坠入游击战的汪洋大海不能自拔。

当时,国民政府内部,也有两种声音,同时左右着政府。一为亡国论,他们认为,从各方面对比,我们与日本有天地之差,从工业制造到物资匮乏我们都无法战胜日本。战败论甚嚣尘上,再到全民动员国内就是一盘散沙,国民党没有一点胜算。二为速胜论,毛伟人用哲学思想详尽论述了,它们的利弊,靠列强同情我们走出战争泥潭几乎是,痴心妄想,能够援助我们的国家少之又少。毛伟人从整体上给出了战争走向,随着战争深入,日本优势也随即转为劣势。我们的抗战由防御战逐步转为反攻趋势,这就是进攻到退却的转换。

中国会亡国吗?毛伟人给出了响亮的回答,不会亡,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掷地有声啊,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响亮的回音依然响彻华夏长空。由此,纪念毛伟人诞辰一百三十一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