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缘知识 > 百态 > 正文

​孔融在灯谜界被尊为文人诗谜的开山之祖,你知道吗?

2025-08-08 14:34 来源:天缘知识 点击:

孔融在灯谜界被尊为文人诗谜的开山之祖,你知道吗?

《三字经》中说:“融四岁,能让梨。”这个“融”,说的就是孔融。

孔融(153-208年),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孔子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后兼领青州刺史。

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见于《世说新语笺疏》注引《续汉书》。说的是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一次家里来了很多客人,父亲拿出一些梨来招待大家,其中一个特别大的梨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父亲孔宙打算把这个大梨给孔融,但孔融却主动选择了最小的一个梨,并表示自己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把大的梨让给哥哥们。父亲听后非常惊喜,又问孔融为什么要把梨让给弟弟,孔融回答说因为弟弟比自己还小,所以他也要让着弟弟。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写进了《三字经》里。

孔融十三岁时,父亲孔宙去世,孔融悲痛过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来,州里因而称赞他的孝行。他天性好学,博览群书。当时名士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记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张俭。张俭与孔融兄长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却不在。当时孔融年仅十六岁,张俭认为孔融年轻,并没有告诉他自己的处境。孔融看见张俭窘迫的样子,对张俭说:“哥哥虽然在外未归,我难道不能做您的东道主吗?”因此留张俭住在自己家中。

后来事情泄露,自国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压下此事,张俭才得以逃脱,孔褒、孔融则被逮捕入狱。但不知他们二人该谁获罪。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也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接受处罚。”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庭责任,此事罪责在我。”三个人都争着承担罪责,郡县却迟迟不能决断到底该谁来担责,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却因此而闻名。

再后来,孔融被征召为司空掾属,授任北中军候。在职三天,转任虎贲中郎将。正逢董卓总揽朝政,想要废掉汉少帝刘辩,孔融与董卓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董卓怀恨在心,将孔融转任议郎,随后又暗示三府(太尉、司徒、司空),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为相。

孔融被黄巾管亥所围,情势紧急。于是派太史慈向平原国相刘备求救。刘备惊奇地说:“孔北海竟知道天下还有个刘备呢。”于是立即发兵解围。当时袁绍、曹操势力逐渐强大,而孔融知道二人终究是要篡夺汉室的,所以不愿意投靠他们。其幕僚左承祖劝孔融要结纳袁绍或者曹操,孔融怒而将其杀害。孔融自负于才气秉性,立志平定国家的危难,因为才器粗略,思想空乏,所以没能成功。

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双方战斗自春至夏,战士仅剩数百人,流矢像雨一样射来,城内已经短兵相接。孔融仍然凭几读书,谈笑自若。晚上城陷,才逃奔山东(太行山以东),妻儿都被袁谭所掳。

同年,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征召孔融为将作大匠,又升任少府。每逢朝会访问召对之时,孔融常引证定议,公卿大夫都不过挂名而已。

曹操进攻邺城时屠杀邺城居民,袁绍家的妇人女子多被掳掠。曹操的儿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绍儿子袁熙之妻甄宓。孔融于是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将妲己许与周公。”曹操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后来问孔融这出于何经何典。孔融答曰:“以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于是曹操开始忌恨孔融起来。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讨乌桓,孔融又讥笑他说:“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

孔融看出曹操奸雄诡诈已渐渐显露,愈发不能忍受,所以常常抨议时政,话语偏激,因而触怒了曹操。又曾经上奏认为应当遵照古时京师的体制,千里以内,不得封建诸侯。曹操认为他的言论越来越对自己不利,就想加害于他。然而,因为孔融名重天下,又怕惹起众怒,曹操表面上装着容忍,暗中却嫉恨孔融,怕他阻抗自己的大业。山阳人郗虑揣摩曹操的心事,以蔑视国法为由奏免孔融。曹操又写信故意挑拨二人关系,孔融也回信相怼。

曹操积满了一肚子的猜疑忌恨,再加上郗虑的诬陷之词,曹操于是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于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将孔融处死,并株连全家。孔融时年56岁。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文学成就颇高。其主要作品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辑本,通行本有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据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83载孔融《春秋杂议难》五卷,集十卷,又有其文及奏疏。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

据《后汉书》载,孔融有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共二十五篇。但后世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断流传,其中诗歌仅存八首。其散文文笔简洁,以犀利诙谐见长。代表作有《荐祢衡表》等。其所作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在他死后曾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列为“建安七子”。说道“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扬雄)、班(班固)俦也。”

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

总体来看,他的散文讲究辞藻的华美和字句的对称,具有浓重的骈俪气息,这是孔融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地方。同时他的文章“体气高妙“”,“奋笔直书,以气运词”(刘师培《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这又体现了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共同风尚。 与散文相比较,孔融的诗歌显得逊色。

下面辑录孔融的几首诗词,分享给大家:

1.《临终诗》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2.《杂诗·岩岩钟山首》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3.《六言诗·郭李分争为非》

郭李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

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

4.《离合作郡姓名字诗》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

与峕进止。出行施张。

吕公矶钓。阖口渭旁。

九域有圣。无土不王。

好是正直。女回于匡。

海外有截。隼逝鹰扬。......

孔融曾作《郡国姓名离合诗》分扣“鲁国孔融文举”六字,在灯谜界被尊为文人诗谜的开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