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缘知识 > 百态 > 正文

​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生搏斗《子夜》

2025-07-27 13:03 来源:天缘知识 点击:

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生搏斗《子夜》

《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创作的长篇小说,初版印行之时(1933年)即引起强烈反响。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瞿秋白的预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日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20世纪世界文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与《追忆逝水年华》、《百年孤独》、媲美的杰作。

茅盾,原名沈雁冰,中国新文学的长篇小说成就,主要体现在茅盾的《子夜》创作上。除了长篇《子夜》之外,还有由《幻灭》、《动摇》、《追求》三个略带连续性的中篇组成的《蚀》,以及短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

《子夜》围绕着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之间尖锐矛盾,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广阔画面: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反动当局镇压和破坏人民的革命运动,帝国主义掮客的活动,中小民族工业被吞并,公债场上惊心动魄的斗法,各色地主的行径,资本家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艺术地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风云,反映了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风貌,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极大关注和捕捉巨大课题反映社会时代的卓越能力。

《子夜》是我国小说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城市为描写题材的力作,它力图全方位展现一幅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图。吴荪甫是民族资本家的代表,热衷于发展民族工业,不同于以帝国主义为后台的买办资本家赵伯韬。吴荪甫是3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中的精英人物。但吴荪甫所处的时代,已不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而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时代和现实环境条件,不可能使他演一出才智横溢、充满光华的历史正剧,他要发展工业的理想,只有在人民革命洗刷了山河后才有可能实现。而他所处的与人民革命的潮流相违背的立场,决定了他必然要陷于悲剧的结局,事实上从这个人物的经历、遭遇、结局来看,无疑是属于悲剧范畴的。

茅盾遵循现实主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创作原则,塑造了一个企图以个人奋斗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却因时代必然而一败涂地的悲剧英雄吴荪甫,他是一个20世纪初半封建半殖民地下中国名族资本家的堂·吉诃德。文学史家认为,茅盾先生将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人的结构严谨、场面宏大的长篇小说艺术带到来中国,使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在20世纪30年代走向成熟,而《子夜》,正是以其巨大的历史内容和有力的艺术表现耸立在20世纪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