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缘知识 > 百态 > 正文

​咸丰帝(1831年-1861年):咸丰帝是道光帝的四子

2025-09-04 06:24 来源:天缘知识 点击:

咸丰帝(1831年-1861年):咸丰帝是道光帝的四子

一口气读完"咸丰"帝的一生。

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皇帝病危,召集众臣宣布四年前立下的密诏:皇四子奕计立为皇太子,即咸丰帝;皇六子奕诉封为亲王,即恭亲王。道光皇帝万万想不到,他选出来的储君将成为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计1831年7月17日至1861年8月22日,子号"旦乐主人",年号"清帝"。道光帝驾崩后,咸丰帝登基,但他并非昏庸或暴虐的君主,只能算是一个才智平平且坚韧不足的庸人。在成平时代,或许还能像父亲道光那样做个赞脚的裱蝴匠,得过且过,运气好还能做个面目模糊的太平天子。

但在咸丰所处的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非审时度势的一代英主不能力挽狂澜。咸丰帝没有成为第二个崇祯帝,清朝在他死后还存在了半个世纪,其中一个原因是他无分满汉,用人不疑。咸丰帝「治乱世,用重典」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也处置了一大批失职的都府大臣,但这更多是为真正的人才登上历史舞台,扫清障碍。

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场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将清朝拉入了生灵涂炭的深渊。咸丰帝发现曾国藩的湘军办得风生水起,于是让曾国藩赶紧出兵。湘军初出茅庐,屡败屡战,文官出身的曾国藩现学现卖,在战争中学打仗,失败多次后夺回了被太平军占领的长江重镇武昌。

当咸丰底翻到曾国藩攻克武昌的战报时,大喜过望,说:「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此奇功!」即便当时身处内忧外患,咸丰帝仍有整顿更治。咸丰帝就发现大清的官场有不少毛病,他重用肃顺等宗室,对朝中进行了大清洗。同时罢斥了道光朝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处决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员。

耆英、肃顺为咸丰帝提出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削减八旗钱粮。八旗子弟是"铁饭碗",全靠领军饷养家糊口,且生活日渐腐败,战斗力也日渐低下。肃顺当上户部尚书后,上书请求把给八旗子弟的救济取消,几乎得罪了全部满清贵胄。咸丰帝对此却故装聋作哑,默默支持肃顺的改革。

咸丰六年1856年,英法对清政府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到了1858年,清朝发生了最大的科场案,戊午科场案。这一年全国各地举行乡试,顺天乡试录取了300名举人,其中满族人"年龄"名列第七名。考生们一打听,发现"年龄"就是一个二流子,竟然还能考中,这背后恐怕有猫腻。

于是有人请求查明此事,咸丰帝就让陈孚恩等大臣前往调查。陈孚恩一查,发现"年龄"的试卷果然有问题。当时科举实行,胡明志为了避免评卷人碰到认识的考生,还特地分为「墨卷」与「朱卷」。前者是考生的卷子,后者是考官将其答卷抄写一遍,用来评分。"年龄"的墨卷上错漏百出,到了朱卷上却全被改正了。

陈孚恩等人对顺天乡试中举者试卷进行了全面复查,发现300名举人有50份试卷出了问题。在咸丰帝的支持下,陈孚恩等人将参与此次舞弊的考生官员一一揪出来,一直查到内阁大学士军籍大臣柏狻身上。案发次年,经过陈孚恩等人审理,包括柏狻在内的4名主要涉案官员被判斩首,其他几十人分别被流放、撤职、降级、罚俸。此后数十年,直到科举被废除,清朝再没有此等大案。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随即向北京进犯。咸丰帝奕逃亡之热河,命恭亲王奕䜣留京议和,奕诗逃到承德以后不久即患病。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六日,爱新觉罗·载淳为皇太子继承皇位。十七日八月二十二日,咸丰奕记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病逝,终年31岁。在他去世后,清朝陷入了动荡期,最终走向了衰落。咸丰帝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承受了众多的挑战和困境,努力维护清朝的稳定和延续。尽管他的才能和决策力有所不足,但他在勤政、善用人才和改革措施上展现了一定的能力。他的统治时期虽然短暂,但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